查看原文
其他

性别教育| “你是男孩子,要坚强!” 凭什么?!

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2022-10-09

不要哭,你是男孩子,要坚强!

勇敢一点,你是男子汉呀!

一个男孩子,怎么喜欢跳芭蕾,太娘了。

你是男孩子,要让着女孩。

……

 

(插画:FIFI KUO)


可能很多人都还没有真正的性别平等的意识,以至于在给孩子的性别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失败。无形中给我们的男孩强加了要“勇敢”,“坚强”,“强壮”,做“男子汉”,“不能哭”,“能吃苦”,“不怕疼”的压力,还给孩子们勾画出未来要“养家糊口”,要做家庭的“顶梁柱”,在社会上要“出人头地”的目标……


有不少家庭还认为,男孩子要养得“糙”一点,不能总是亲亲抱抱;


男孩子可以打,可以骂,而女孩子是用来疼的,要捧在手心。


到了青春期,男孩子早恋没关系,不会“吃亏”。如果“占了女孩子便宜”,那简直是带上荣誉勋章。


在恋爱关系里,夫妻关系里,仍然也有诸多的性别成见,比如,应该男孩子付钱,应该丈夫工作养家(收入不能比妻子低)……


自从有孩子后,我会挺在意这样的话:


“男孩就是特别皮!”/“女孩子是好带”

“男孩就是粗心。”/“女孩就是贴心”

“男孩就是喜欢枪啊汽车啊飞机,打打闹闹”/“女孩就是喜欢照顾宝宝,玩厨房过家家”

……


可是,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呢。有的女孩子也会很好动,有的男孩也会很温柔。也许你的孩子特别皮,或者特别听话,都是他的个性特点,不是她性别属性啊。


(插画:FIFI KUO)


女权主义者常常被妖魔化,她们被称为“中华田园女权”“圣母婊”。为女性争取权利常常被视作“仇视男性”的,但实际上性别平等也对男孩和男人们有利。
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越来越多的爸爸们也开始参与照顾孩子的工作了,打破了传统的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的固有观念。研究表明,来自外界的对男孩子的期待,比如,好斗,不能表现出脆弱,这些观念对男孩们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。


根据美国CDC的数据显示,男性自杀的概率是女性的4倍。

“自杀应该被看做一种健康问题,同时也是社会性别不平等导致的恶果。由自杀导致的健康和寿命的差异,它是可以避免的……它对男性的影响更大,因为社会给男性贴上了标签,人们期待男人要做出某些行为。”


——Samaritans, a U.K.-based suicide-prevention organization.

     



“你是男孩子,要坚强”  

凭什么呢?



(插画:FIFI KUO)

一些美好的品质,我们都期望孩子能够拥有,但不因为他是男孩/女孩。

男孩也可以脆弱,也可以爱哭,也可以喜欢洋娃娃,喜欢玩厨房过家家,喜欢粉红色,也可以喜欢跳舞,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情。

“你是男孩,要坚强”,是我成长起来的社会背景的声音,是我常常会听到的话。记得小时候,我的一个堂哥就常常被要求不许哭。但他是很敏感、情感细腻的孩子,经常被其他的堂兄弟嘲笑。我想如果我有儿子,我一定会为他创造一个性别平等的家庭环境,他可以流泪难过,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会被限制。

两性之间并非没有差异,比如,男孩和女孩在情感表达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不同,但他们在小时候,在家里学到的东西对他们有极大的影响。即使是婴儿也可以通过家人的行为和不公平的家务分工中,发现哪些是男人做的事,哪些是女人做的事——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部分。

给孩子们展现不同的做事方式,观察如何做,能让孩子更加自信。作为父母,我们的行为和观念的传输,可以让他们的生命发光。尽管打破固有的性别观念很难,但我们可以注意从以下方面着手,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健康地发展,做最好的他们自己。

1


倾心交谈,鼓励表达

(插画:FIFI KUO)

可能是我个人的感受吧,我们这一代的男人们大都不善表达,这在我出国后感觉更加明显,相对而言西方男士似乎更会表达自己的感受,是对女士的赞美,每天夸一句,都可以365天不重样;在问题讨论时,如果有什么想法,哪怕是特别幼稚的,也会说出来,有时候也会带来新的思路。不过,对比我们的父母那一辈,他们已经好多了,父辈人就更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了,或许我们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在这方面做得更好。

在游乐园,和别的小朋友起冲突时,你的儿子会生气或者沉默吗?根据2015年华盛顿的一个倡导性别平等组织的报告,被教育要隐藏自己的情感的男士会更容易抑郁,自杀,滥用药物。但是教给孩子表达感情的工具能够帮助他们。

从幼儿园小班开始,就可以开始教给孩子们各种情绪,比如高兴,难过,并尽可能教给孩子们更多、更细分的情绪。理解很多细致的情绪,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。即使是很小的孩子,也可以区分出“烦躁”和“气死了”的区别。我们可以留心孩子出现某种情绪的时机,告诉他这种情绪是什么。你可以试试用一个量度尺给孩子看,“你现在是真的很生气还是在这里?如果你有这么生气,我们想办法把它降下来好不好?”

当男孩长大一些,不能示弱的压力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。孩子们都非常好面子的,一些孩子在学校里,对自己不懂的概念绝不会提问,怕被人看出自己不行。

让孩子们勇敢提问,勇敢地表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,勇敢地表达自己可能是傻乎乎的观点,需要老师和父母共同的努力。这就需要我们不要嘲笑他们,不要因为他们“告诉你”而生气。作为父母,我们也不可能保证自己永远正确,当我们做错事,也勇敢地承认。“刚才是妈妈不对,对不起,吓到你了”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,这是爸爸妈妈勇敢地承认自己也有弱点。承认错误看似示弱,其实需要勇气去面对和表达出来。对于男孩,父亲在这方面的示范作用可能比妈妈更加重要。很多男孩会观察他们的父亲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弱点的,会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。给孩子重新定义“勇气”、“勇敢”,需要爸爸妈妈用行为来示范。

2


帮助孩子交朋友

(插画:FIFI KUO)

在交朋友这件事上,孩子越小,父母越容易帮上忙。

一旦孩子放下他的戒备,他就可以和其他孩子交朋友了。如果孩子不能表现出他真正的自我,他常常就难以交到朋友。如果他不能告诉他人他难过了,他便不会得到帮助。

我有一个朋友之前总是教她的儿子不许哭,结果发现孩子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,克制不哭,当他出现某些状况时,便不会有大人来帮助他。现在那个朋友特别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,因为不哭,他被欺负了老师不会介入。

虽然孩子还小,但是教孩子表达他们的情绪,是他们和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,是他们日后交朋友、谈恋爱、成为一个好老公的基石。

要建立和他人的关系,他还需要学习“共情”,感受他人的体会的能力。

先从教他们了解他人的肢体语言开始吧。当你开心不开心,难过,生气的时候,向他描述你的情绪。如果在外面看到有别的小朋友低垂着着头,问问孩子,“你觉得他现在是什么感受呢?他现在呆呆的,低着头。他为什么不高兴呢?你记得你上次不高兴的时候吗?怎么样可以让你开心起来?”你甚至可以鼓励你的孩子去和看起来孤单的孩子一起玩。主动去跟受冷落的小朋友玩,去支持他人是非常有动力的事。

孩子也可以通过养宠物学习同情心。有研究表明有宠物的孩子可能会有更高的情商哦。因为在和宠物相处的过程中,他们需要学着温柔地爱护小动物,学习如何照顾小动物。

其实,毛绒玩具也可以成为联系同情心、同理心的好伙伴。

3


让他做自己

(插画:FIFI KUO)

尽量让小朋友的玩具多样化,同时你也应该接受孩子的喜好,哪怕他喜欢的是那些传统上认为女性化的玩具。如果小男孩喜欢穿高跟鞋,涂口红,那是因为看到妈妈穿高跟鞋,涂口红,他想知道是什么感觉。与其指责他不如和他一起玩起来。

有多种多样的兴趣不会决定孩子的性取向,放心。如果你不许孩子做什么,可能导致好奇、害怕或者羞耻感。他不应该为正常的、健康的探索行为感到羞耻。

鼓励孩子尝试多样化的兴趣,可以鼓励他成为更加完整的人,有更讨人喜欢的个性。

4


纠正身边人的性别偏见


“蓝色是男孩的,粉色是女孩的。

小汽车是男孩的,鲜花是女孩的。

变形金刚是男孩的,芭比娃娃是女孩的。”

(插画:FIFI KUO)

我发现许多父母可能对小女孩更加宽容一些,如果一个女孩很活泼好动,喜欢汽车、火车、机器人等玩具,最多被评价为“女汉子”,但如果男孩喜欢穿粉红色,喜欢芭比娃娃,喜欢厨房玩具,就可能被强行“纠正”。

如果你希望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被性别这个标签限制,除了以身作则,也需要家人的配合。比如某些时候,让爸爸来准备晚餐,洗衣服,收拾房间。爸爸可以成为男孩很好的示范。如果家里总是有按照性别的分工,你可以给孩子解释,比如,因为爸爸工作了一天,非常辛苦,所以妈妈愿意来做饭,让爸爸休息一下。让孩子知道这是你们的“选择”,而不是因为你是“妈妈”,他是“爸爸”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家庭分工。

除此之外,每当有带有性别标签的场景出现时,你可以指出来,告诉孩子。


希望孩子喜欢他所喜欢的,

是因为他真心喜欢,

而不是因为我们让他喜欢。


也希望孩子不喜欢他所不喜欢的,

是因为他不喜欢,

而不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不可以喜欢。


愿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地成为自己。

     


一直想飞的企鹅🐧,也想像其他鸟儿一样翱翔天际,但最终他领悟到,其实飞翔有很多种形式。

(插画:FIFI KUO)





推荐阅读:




关注“夏天的陈小舒”,回复以下关键字,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:


回复【怀孕】备孕知识、孕期疼痛、孕期营养、孕期美容 等;

回复【哺乳】开奶、母乳不足怎么办、母乳成分、哺乳期用药 等;

回复【奶粉】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;

回复【乳腺炎】涨奶、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;

回复【湿疹】了解婴儿湿疹;

回复【生病】关于感冒、打鼾、发烧、咳嗽、便秘等幼儿常见病;

回复【睡觉】婴儿睡眠知识综述、新生儿睡眠安全等;

回复【头型】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;

回复【食谱】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;

回复【儿歌】儿歌精选与推荐;

回复【绘本】 绘本推荐、书单、亲子共读等;

回复【双语】 双语、英语学习;

回复【刷牙】 儿童牙刷的选择,刷牙方法,牙膏用量等;

回复【语言】 语言学习、语言发育迟缓;

回复【蒙特梭利】 蒙特梭利游戏;

回复【生长曲线】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,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;

回复【不吃饭】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;

回复【辅食】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;





如果喜欢,请转发分享;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。感谢大家的支持:)




夏天的陈小舒

公共卫生学博士
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

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,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

微博:@夏天的陈小舒
邮箱:dr_chenxiaoshu@sina.com
微信公众号:夏天的陈小舒(Shu_DrChen)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